最近骑乐康电动三轮车小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电动自行车尚属朝阳产业的井喷时期,全国大大小小的电动车企业超过2500家。到了2013年,整个电动车行业发展逐步进入顶峰,全行业产量完成3695万辆。自2014年以来,电动车产业发展进入拐点,产量同比下降3.9%。在原本的这些大大小小的电动车企业中,有2/3都没能挺过市场残酷的洗牌,就此湮没在历史之中。
存活下来的这700多家企业也并非就此一路坦途,它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只会比以前大。据中自协调研显示,全行业今年上半年完成产量同比下降约10-15%,电动车市场已趋向饱和是所有企业们必须直面的大环境问题。
在这七百多家企业中,除开屈指可数的几家行业“带头大哥”,剩下的绝大部分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对它们来说,电动车市场整体的不景气尚且不是唯一困境。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动车产业的集中化进一步加强,行业中的几家大型企业在积极谋求转型和扩张的同时,也慢慢挤压着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留给众多中小型企业瓜分市场“蛋糕”一年比一年少。
不仅如此,对这些中小型企业来说,除了行业的“内忧”还有不容忽视的“外患”。电动车市场几年来高速发展的势头,已经让它变成了一个新的“围城”,城内对市场现状知根知底的企业都想突破城墙,去做跨界的产品闯出新天地;围城外的企业却又一直想挤进来分一杯羹。这一现象在南京展上表现地尤为明显,原本专做电池的企业带着电动车来参展,原本做轮胎的也在研发车型,甚至有些专做把手和避震的企业都忙不迭地产出二轮车。
从行业资历和产品质量上来说,这些零配件起家的企业涌入市场之后并不会对现有几家大型企业产生冲击,真正受到影响的还是庞大的中小型企业群体。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中小型电动车企业都有一些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价格战
从去年开始,以雅迪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将未来几年的战略方案定位为发展高端市场。许多人就此预期,大企业进军高端将给中低端市场腾出一大空缺。为了提前抢占市场,不少中小企业就此打起了价格战。
这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越演越烈,战线也越拉越长。从表面上看,电动车短期的销量的确火爆一时,工厂也借此减轻了今年的库存压力,但它实质上是对电动车市场一次严重的透支。
原本准备明后年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因看到优惠力度喜人,最终决定在今年把这批降价销售的电动车收入囊中。而对普通家庭来说,电动车的更新换代又是一个以年为单位的长期过程。这就意味着未来两三年的电动车销量将受到此次价格战的持久影响,抢占市场盲目降价的恶果最终还将由整个中小型企业群体共同分摊。
抄设计
今年什么卖得好就山寨什么!
这种山寨现象并不是电动车行业独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制造业的一大“国情”。
业内甚至有人戏言,不被抄袭的车是卖不出去的车,山寨才是检验销量的黄金标准。
或许很多人会对此一笑置之,但记者认为这种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现状,其实有着更为深远的不良影响。原本致力于原创的企业,一旦做出了优秀的作品,就立刻被无数企业争相模仿,甚至根据偷拍的谍照赶制同款车型抢先推向市场。这样一来,原创的价值就被大大削弱甚至抹除了。设计的首创企业根本无法、也无处去证明自己。长此以往,那些坚持原创的企业无力再负担设计成本之后,要不就被残酷的市场淘汰,要不就只能抛弃原创精神加入到山寨大军中去。
到最后,原创的作品只剩下几家大企业有能力推出。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无论是否随波逐流,都将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山寨货的不良印象。
更多精彩电动三轮车厂家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http://www.qlkddc.cn